比利時等歐洲國家與大洋洲的新西蘭都屬於發達國家,許多家庭有多個子女,在孩子的入托、就學、接送、功課輔導方面有不少值得中國借鑒的好辦法,當然,這些國家的家長與中國家長一樣,也在為孩子放學太早以及寒暑假的託管傷腦筋。
幼兒園老師用繩子拉著孩子們去戶外活動。
【環球時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】因為工作需要長期駐外,今年年初,我把兩個年幼的孩子帶到了比利時,他們在這裡開始了嶄新的歐洲校園生活。作為一個沒有留學經歷的媽媽,孩子們開啟的歐洲學校生活對我也是全新的。放假多,放學早,是歐洲學校的突出特點。
放學太早必須託管
我的兩個兒子分別上幼兒園大班和中班,開學第一天,學校發下來的一份教學日曆首先讓我吃了一驚:假期可真是太多了。國內學校每年除了節日外,只有寒暑假,而這裡,一年四季都有假期,暑假整整有兩個月。班裡一名同學的家長在空閒時真數了數:一年裡連續放假一星期到兩星期的假期加起來有180天!去掉週末、節假日,純粹上學的時間只有120天左右,相當於一年的2/3時間不用去學校,不僅如此,每天上學的時間也不長,上午8點半到下午3點半,除去吃飯午休的時間,每天上課的時間是5個多小時,而且每週三還只上半天學。“在比利時孩子們上學的時間已經挺長的了!”一位來自德國的媽媽告訴我,德國的小學每天只上半天學。
以比利時為例,孩子從6個月起就可以送進托兒所,托兒所階段不是義務教育,收費比較昂貴,大約在800—1000歐元左右;兩歲半以後就開始義務教育了,公立學校不收學費,只需為孩子支付餐費以及文具的費用即可。為了解決學校180天假期孩子父母還在上班的難題,比利時的各種課後班和假期班非常多:教育機構辦的、商業機構辦的、有的醫院甚至也會辦,當然這些課後班都需要交錢,一般每日收費在30歐元—50歐元左右。比利時家庭一般都有多個子女,經濟壓力相當大,一些福利好的企業會報銷一部分,此外,繳納課後班的費用在年底時可以抵扣一部分的個人所得稅。
比利時大部分學校是從幼兒園到小學6年級一體化,部分學位緊張的學校,會對哥哥姐姐在本校就讀的孩子優先錄取,必利吉 必利吉藥局 必利吉ptt 必利吉哪里買 必利吉藥局ptt 必利吉正品
必利吉副作用 必利吉真偽 必利吉官網 必利吉 dcard 必利吉高雄 必利吉 副作用
必利吉 香港 必利吉 p force 藥 局 必利吉 p-force 必利吉假藥 必利吉價格 必利吉價錢
必利吉心得 必利吉購買 必利吉哪里買ptt 必利吉p-force藥局 必利吉評價 必利吉p-force
必利吉 使用 方法 必利吉臺南 必利吉臺灣 必利吉臺中 必利吉臺北 必利吉高雄 必利吉藥局以方便家長接送。
午餐超級簡單
歐洲學校讓我吃驚的第二個方面是飲食簡單,而且都是孩子自帶。因為疫情,學校的食堂停止服務了,孩子們的午餐只能從家裡帶。作為擁有中國胃的中國孩子,我的兒子們每天都要求吃熱的炒菜和米飯,我也不得不每天6點爬起來,給孩子們洗菜切菜炒菜。
很久以前就曾聽說歐洲人的午餐以冷餐為主,很簡單,但是沒想到孩子們的午餐也是如此簡單。兒子們告訴我:“媽媽,我們的同學吃得好簡單,托馬斯只帶了一袋餅乾一瓶果汁。卡米拉帶了半根棍子麵包外加一片奶酪。”而我的兒子們每天打開保溫飯盒,有菜有肉的豐富午餐總會引來全班孩子圍觀。我家老二說:“我們班有個小朋友總喜歡坐在我身邊,他希望聞聞我帶的飯菜的香味。”原來歐洲人家習慣早餐和晚餐豐富,午餐非常簡單。早餐時家長會為孩子準備牛奶、奶酪、麵包、水果、雞蛋、麥片等多種食物,而晚餐更為豐盛些,蔬菜沙拉、意大利面、牛排、比薩及各種蛋糕、冰淇淋等甜點都是飯桌常客。
歐洲學校第三個令我驚奇的是需要家長為孩子準備很多日常用品。學習用品自不用說,除此之外,每學期還要準備6大盒紙巾、擦桌布、有雨鞋、衝鋒衣、雨褲等。孩子們在學校需要的物資基本都是從家裡帶的,學校在開學前會發一份需要家長購買的物品清單,不少物品連品牌和型號都標註好了,這是為了防止孩子相互攀比。
愛戶外,不嬌氣
歐洲孩子的自理能力都很強,三四歲的小朋友完全能完成穿衣服穿鞋的任務。孩子們每天大包小包地往學校帶書、帶飯、帶衣服,也都是自己背包,小孩子背著一個大大的包,一開始我還會覺得孩子負擔太重,後來老師告訴我,這是在培養孩子自強自立。
歐洲的學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外出特別多,除了一年三四次出遠門需要訂專車外,老師們經常會牽根繩子,讓全班同學牽起繩子組成一個小隊去校外玩,很近的地方就徒步去,稍微遠點的地方坐公交車去。外出也完全不受天氣的影響,太陽大就戴上遮陽帽,下雨就穿上雨衣,絕對是風雨無阻。外出時,老師還會帶上自家的寵物狗,讓孩子們牽著,一幅可愛又溫馨的畫面。
愛自然,重實用
歐洲的學校學習課本的任務並不重,老師總希望孩子們提高自理能力,更多地走進大自然,走進社會,而對孩子的照顧絕對沒有國內老師那麼全面。歐洲學校對孩子的考核標準也和國內很不同,在中學以前,孩子們是沒有期末考試的,老師會按照平時孩子們的表現,指出哪些方面是孩子的強項,哪些方面還需增強。
歐洲學校鼓勵孩子們走入自然、學習實用的知識。歐洲不少國家已成為發達國家,社會階層已經成型,人們很難在原生家庭的基礎上有很大的社會階層上升可能,歐洲人對自己是普通人的認知也非常普遍。除了醫生、律師等傳統的高收入職業外,那些強調動手能力的,比如電工、水管工、廚師等職業,也是收入較高的職業,而坐辦公室的白領收入並不高。
那些父母是律師、醫生的孩子們,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也多是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學習,但在進入中學後,這些孩子會發奮學習,放學後繼續在圖書館看書,週末也會安排各種補習。雖然原生家庭為這些孩子提供了較好的學習條件,但是律師、醫生等職業的門檻非常高,淘汰率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