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便,我们所说的“认生”的阶段过去了,孩子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面,还是会对不那么熟悉的人带有本能的警觉的。让这个阶段的孩子去和人打招呼表示友善,就是一种和孩子的本能较劲的事情。
此外,《儿童成长的最初五年》这本书中指出: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发展出「害羞」的感觉:
“性格因素和羞耻感的认知发展让孩子从3岁左右开始感到害羞,不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。这是正常的。”
从幼儿园开始,孩子就已经发展出了社交能力。而且到了小学之后会变得越来越复杂。比如:交换礼物,过节纪念日的特别赠送,卡片信件的交流,甚至会开始使用关系进行联合和孤立同伴的行为。可以说,大多数孩子在社交能力的发展其实是高过我们父母的想象的。但是,为什么给长辈打招呼的时候,他就变成了不情不愿的样子呢?
我们对于和人交往都会有一定的目的性(就算想得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算是一种目的),为了这个目的,我们会尝试表示友善。对于孩子来说,她与爸爸妈妈的亲戚朋友并没有这样的目的作为动机,同时她也预见不到,打招呼会带来的积极效应。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幼儿社交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培养,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资源包里的讲解,针对性解决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交的问题,让孩子更有礼貌。
现实生活中,许多家长会选择强迫孩子打招呼,挣到的是一时的面子,留下的却是对孩子长久的伤害:“没教养”、“丢人”,这类词汇的目的都是用羞愧感来教育孩子,虽有一时的效果,但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。我们让孩子打招呼,目的是想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交礼仪,但社交礼仪的基础是尊重,如果孩子自己都不被尊重,又怎么去学会尊重别人。逼孩子跟陌生人打招呼,会让孩子陷入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中。如果父母还给孩子扣上“没礼貌”的帽子,就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是“不好的”,感到自卑。
3.破坏孩子的“安全区间”,使孩子对陌生人失去戒备前面也说了,孩子不愿意打招呼是因为“安检雷达”的存在。而强迫孩子打招呼,无疑是在摧毁孩子的这种防御本能。强逼孩子打招呼,会让他以为见到大人就应该嘴甜甜的叫人,主动让他抱一抱、摸一摸。当他真的遇到陌生人时,又怎么可能懂得保护自己呢?因为我自己曾经是一个被指责“没有礼貌”的孩子,所以在培养云宝的礼貌教养方面,我是下了很大功夫的,如果你的孩子不爱打招呼,那么,这是我亲测有用的几个解决方式。
1.放下面子,为孩子打圆场
既然孩子不愿打招呼合情合理,那家长就不该逼迫。当下先尊重孩子的意愿,帮孩子打个圆场,之后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后和孩子做交流。
孩子也许不愿意和亲戚打招呼,却愿意主动去和同龄人交流,这正是孩子正常的社交需求。家长要做的,是允许孩子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打招呼,而不是顺从家长将打招呼变成客套的工具。孩子需要时间去观察对方或寻找模仿对象,家长在要求孩子打招呼之前,不妨先以身作则自己向对方打个招呼,并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孩子,给予孩子一定的准备,孩子可能就愿意开口了哦。当然,让孩子懂礼貌是很重要的,但不是逼孩子说一句“叔叔好”这么简单。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的,是人际交往间互相尊重的重要性,只有明白了这一点,孩子才能知道打招呼背后的意义,才愿意主动去打招呼。对于孩子来说,礼貌、人际交往这些事过于抽象了,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形象来让孩子理解。绘本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选择,我也像推荐几本关于“打招呼”的绘本给大家: